DB23∕T 3798-2024 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黑龙江省)

ID

4F32C3E202FD443C807090B35BB43200

文件大小(MB)

0.86

页数:

2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13.020.99,CCS Z 10 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 23/T 3798—2024,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2024 - 08 - 30 发布2024 - 09 - 29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23/T 3798—2024,I,目次,前言II,引言 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监测原则2,5 工作流程3,6 技术要求4,7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9,8 报告编制 10,附录A(规范性) 部分污染物的健康效应.11,附录B(规范性) 报告编制大纲21,DB 23/T 3798—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妍、肖玉茹、朱兴杰、王玉霞、孙汉伟、彭通、冯超,DB 23/T 3798—2024,III,引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系统规范环境与健康监测,应用领域及其技术要点,制定本文件,DB 23/T 3798—2024,1,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环境与健康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原则、工作流程、技术要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态环境管理过程中,为预防和控制环境化学因素对人群健康造成损害而开展的环境,与健康监测活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5.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6126 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 25.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7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332 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168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DB 23/T 3798—2024,2,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 66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 839 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横断面调查,HJ 875 环境污染物人群暴露评估技术指南,HJ 1111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8 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NY/T 3304 农产品检测样品管理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环境与健康,即环境健康,是环境科学在人体健康和生态健康领域的交叉延伸,通过识别真实环境中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健康的环境化学因素,定量评估该因素对人群暴露和公众健康的影响,3.2,环境化学因素,即环境中的化学因素,主要包括元素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化学物质,3.3,环境与健康监测,应用生物学、化学、环境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和风险评估等技术方法,对环境化学因素及其所,引起的健康效应开展监测的过程,4 监测原则,4.1 空间一致性,充分考虑污染源分布、人群活动特点和生活方式,确保环境监测范围与人群健康监测范围保持一致,4.2 时间一致性,根据污染物人体代谢及健康效应特点,确保采集环境样品的时间与采集人体生物样本的时间保持一,致,4.3 指标匹配性,环境指标与人群健康监测指标相互匹配,选择能够反映环境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关系的相关指标,重点关注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生物学合理性,4.4 样品代表性,DB 23/T 3798—2024,3,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方式规范环境与健康调查的过程,保证环境样品点位布设和调查人群样本具有,代表性,样本量满足统计学要求,4.5 内容针对性,根据特征污染物的来源、分布与主要暴露途径,结合暴露受体人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开展监测,5 工作流程,5.1 准备阶段,开展资料收集与分析,进行现场调研,5.2 识别阶段,充分利用准备阶段的工作成果,进一步识别区域内的暴露人群,识别可能导……

……